近年来,随着微整形项目日益普及,相关医疗纠纷也呈上升趋势。据消费者协会统计,2024年受理的医美投诉中,非法注射类项目占比高达63%,其中多数发生在非医疗机构场所。这一现象引发行业专家高度关注。
"最常见的乱象是生活美容院违规开展医疗项目。"医疗美容质控中心主任指出,"很多消费者分不清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区别,误以为打针和做护理一样简单。"事实上,注射类项目属于医疗行为,必须在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的场所进行。
专家特别提醒要警惕三大陷阱:一是使用假冒伪劣产品,二是非医师操作,三是夸大宣传效果。近期查处的案例中,有的机构用工业级材料冒充正规填充剂,价格仅为正品的1/5;有的"速成班"学员仅培训3天就敢给人打针;还有的承诺"一次注射永久有效"等不实宣传。
为保障安全,消费者可通过三步骤识别正规机构:查验证件是否齐全、核实医师执业资质、了解产品正规渠道。同时建议术前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,索要消费凭证,这些都是维权的重要依据。